作者:智興 發(fā)布時間:2013-12-12 查看次數(shù)(2113) |
|
不久前,我和一群剛剛開始倫敦金融城從業(yè)生涯的20多歲的女律師聊過天。其中一人告訴我,她對年屆中年的同事和客戶問她年齡感到不勝其煩。其他人也表示贊同:老是有人問到她們的年齡,她們覺得煩透了。在她們看來,問這種問題不過是為了削弱她們的威信,把她們“打回原形”。
第二天,到辦公室后,我對我能找到的辦公室里最年輕的人士做了一項調(diào)查,問他們是否也有同樣的遭遇。幾乎所有人都做出了肯定答復——不僅是女士,男士亦然。
我心想,真慘啊。對于“緊縮世代”(crunch generation,指一畢業(yè)就趕上經(jīng)濟緊縮的一代——譯者注)而言,這是另一項恥辱——他們買不起房,背負著學生貸款,千辛萬苦也難以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,而當他們終于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,又因為年紀較輕而受到“敲打”。
然而,經(jīng)過更仔細的審視會發(fā)現(xiàn),情況比上面所說的更復雜。從我選取的樣本中可以看出,男女對這個問題的感受不一樣。
在女士們看來,這個問題同時具有性別歧視和年齡歧視的意味。而對于一些進取心較強的年輕男士而言,這個問題則提供了一次炫耀的機會。能夠回答“我23歲”(潛臺詞:看看我已經(jīng)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),是一件很能帶來滿足感的事。
然而不論男士還是女士,從奔三的某個時候開始、在第一條皺紋出現(xiàn)前不久,這樣的問題就消失了。大家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,所有人都不再問這個問題了。
年過三十而依然會被問到年齡問題的只有兩種人:一種是極為成功的人士(我認識一位剛剛32歲、已成為董事的女士,就經(jīng)常會被問到年齡),另一種是孕婦——問她年齡的往往是其他對自己生育能力日漸衰減感到焦慮的女士。
所有這一切的問題(同時也是最蹊蹺之處),不在于我們問年輕人的年齡,而在于我們從不向任何其他人問這個問題。
對于孩子,我們首先想知道的就是年齡。即便最害羞的孩子也始終有這樣的準備,一旦有人問“你幾歲了?”,就會咬著舌頭說一句“我三歲半了”。同事們時不時問我孩子的年齡,以及我老父親的年齡,但他們從來不會問我的年齡。
從28歲到65歲這段時間占人生的很大一部分,也是人生中用于努力工作的時間,但對大約處于這個年齡段的人,詢問年齡被認為是不禮貌的。在LinkedIn網(wǎng)站上,人們會貼出各種關(guān)于自己的無關(guān)緊要的信息(包括他們是否擁有所謂的“跨部門團隊領(lǐng)導能力”這種“技能”),但他們從來不會提及自己的年齡。任何想知道他們年齡的人(當然嘍,每個人都想知道),都得從他們離開中學或大學的年份反推這個問題的答案。
我們之所以在職場中對年齡問題扭扭捏捏,并不是因為我們認為年齡不重要。相反,年齡是我們始終感興趣的問題。我每次面試(或采訪)別人的時候,如果我沒有假裝不小心地問一下他們的年齡,我就會覺得我的工作沒有圓滿完成。一個人的年齡會透露他們的經(jīng)驗。年齡是衡量他們成就的一個標尺。盡管可能存在其他更好的標尺,但年齡這個標尺勝在簡單,并且適用于每個人。就算不能提供其他信息,年齡也會為你猜測他們的流行音樂品味提供一條線索。
你可能會說,在年齡問題上太過坦率可能會導致更多歧視現(xiàn)象,不過在我看來未必如此。事實上,年齡是可以看出來的,年長員工和年輕員工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。年長員工跟年輕員工的相貌不同,事實上也不同。拒絕透露年齡會造成更嚴重的歧視,因為這意味著,比起頭發(fā)灰白、臉上有皺紋的年長者,那些皮膚仍然光潔、頭發(fā)沒有變白的年長者更有優(yōu)勢,無論后者是因為花錢打了肉毒桿菌(Botox)除皺、還是幸運地擁有抗衰老的基因。
當時,我告訴那些年輕的女律師,以后有年紀較長的同事問到她們的年齡,她們應(yīng)該微笑著回答:“我27歲,您多大年紀?”
我最后一次被直接問到這個問題是在將近10年前。當時我躺在救護車里,一名陌生男子附身沖著我,對我說,我在騎自行車時出了事故。
當時他問我,你叫什么名字?英國首相是誰?
我毫不費勁地回答了這兩個問題。但他接著問道:你今年多少歲?我一時沒想起來。想了半天,我才答道:我應(yīng)該有40多歲了——這話說得,仿佛在披露一件人們有極大興趣(但原因令人費解)的事實。
如今,我頭上碰出的包早已消失,我可以自信地說我今年54歲半。這是個十分完美的年齡。我內(nèi)心并不覺得自己已經(jīng)有這么大年紀了(但那是因為人們內(nèi)心對自己的年齡永遠感到意外),不過年齡確實能透露一些信息。至少,我的年齡透露出,我是在容易就業(yè)的年代參加工作的,并且我現(xiàn)在仍在工作。
延伸閱讀
發(fā)表評論